• 首       页
    HOME
  • 关于我们
    ABOUT  US
    设计院

    企业介绍 领导成员 历史沿革 组织架构 荣誉成就 设计资质

    设计人

    院士 大师 总/副总建筑师 总/副总工程师 总规划师

  • 设计项目
    PROJECTS
    全部作品
    获奖项目
    中标项目
    红色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体育建筑
    医疗建筑
    旅游建筑
    办公建筑
    科研建筑
    住宅建筑
    遗产保护
    城市设计
    照明设计
    产业园
    工业建筑
    商业建筑
  • 学  术  周
    ACADEMIC
  • 品牌文化
    BRANDING
    新闻中心
    设计文化

    VIDEO 媒体/出版

  • 六十周年
    ANNIVERSARY
    六十周年院庆
  • 人才招聘
    RECRUITMENT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最新动态   >  企业新闻  >  详情

我院荣膺3项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为推动绿色建筑创新,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9月开展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活动。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公布授奖项目名单,全国共有61个项目获奖,我院斩获3项。其中,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荣获一等奖、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荣获二等奖、昆钢科技大厦荣获三等奖。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THAD获奖LIST
一等奖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
二等奖
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
三等奖
昆钢科技大厦
奖项介绍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设立该奖项的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绿色建筑创新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两年评选一次。
按照绿色建筑相关评价标准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申报项目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技术体系具有突出创新性,关键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及运行等管理有创新,工程质量优良,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使用者满意度高、体验性好、获得感强;示范性强,可复制性强,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一等奖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
National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 (Shanghai) (NECC)

项目地点 | 上海市青浦区

项目类型 | 公共建筑
用地面积 | 85.6ha
建筑面积 | 141.39万㎡
设计时间 | 2012.01
竣工时间 | 2015.04
绿色建筑标识等级 | 三星
标识类型 | 运行标识
运行标识评价机构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 |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上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 庄惟敏、宁风、李晓锋、张俊杰、郭于林、齐亚腾、姚红梅、傅海聪、陈娜、赵云、张晓其、黄瑶、侯晓娜、郑燕妮、魏志高、张则诚、张剑、黄晓丹、李燏斌、李文思
摄影 | 姚力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占地面积85.6万㎡,绿建认证面积为141.39万㎡,其中地上122.31万㎡,地下19.08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集展览、会议、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
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使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上海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五大体系进行全方位考量,很好的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本体有机结合起来。从全寿命期内多角度构建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这座“最具规模、最具水平、最具竞争力”的会展“超级航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会展综合体设计创新;国家会展中心是国内首个全部使用“三联供”集中供能的场馆,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世界首创的地铁不停运改造和扩容技术,改造出“12个出入口”和增加“1个站厅”,成功解决了地铁不封站施工的世界性难题;创造性的采用了大桩距刚性桩复合地基及预应力处理技术,确保特种装备等国际大展落户上海;拥有世界面积最大钢结构“无柱展厅”,实现大型商业中心成功跨越地铁施工;是世界上第一个100%室内外LED照明全覆盖的高大场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电容及节能电梯示范区;也是首次全方位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数字化智慧场馆;国内场馆首次设置垃圾密闭收集、装配式搭建让“干净健康”的生态场馆“看得见”,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规划设计阶段会展场馆首次大范围应用BIM技术为设计和施工“保驾护航”,创造了2年半内完成世界最大会展综合体建设的奇迹!采用数字智慧实现“大场馆”、“大客流”、“大交通”的“有序高效”。安全方面首次应用“停电不急停”安全电梯和“LED智能安全照明”;以及A级防火材料泡沫混凝土的多功能应用和大规模应用脉冲风机等保障措施,形成公共安全“新概念”。
本项目为实现绿色建筑三星级而增加的初投资成本回收期不到5年,不仅为上海展览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也对全球展览业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按照生态、环保、可持续的要求,通过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有效杜绝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提升会展区域环境品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国家会展中心总结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性、可复制性的创新技术以期推广应用。以其突破性的设计和完善的功能,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面向全世界,成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研讨一体化的合作平台。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二等奖
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
Shijiazhua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项目地点 | 河北省石家庄市
项目类型 | 公共建筑
用地面积 | 64.4ha
建筑面积 | 35.9万㎡
设计时间 | 2016.11
竣工时间 | 2018.03
绿色建筑标识等级 | 三星
标识类型 | 设计标识
设计标识评价机构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浩运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 庄惟敏、曹星华、张维、高善友、刘建华、张葵、张红、霸虎、李青翔、葛鑫、王威、续宗广、刘加根、余娟、王磊、韩佳宝、吕洋洋、张海旭、蒋军、王晓亮
摄影 | 姚力
项目立足于“前策划—后评估”研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结合建筑形态巧妙运用双向悬索结构大大降低了钢材用量,发掘正定地域特色并抽象表达,用新材料新技术呈现了几何力学和建筑美学的统一,充分传承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提升了参观者对建筑在地性的认同度。项目在建筑方案之初前置了三星级绿色目标引导设计,结合系列创新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保障了建筑的高品质低能耗运行。此外,在设计阶段采用了BIM技术进行方案优化,实现了各专业的高效协同,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设计阶段前置了绿色建筑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绿色建筑相关的设计审核管理制度,相关设计进度的应急变动机制,在整个项目的绿色建筑目标确立、启动、实施、收尾这一过程中,保持与业主、与各专项设计单位的有效沟通;为保证运营效果,在项目使用后进行了持续跟踪评估,分别对园林景观、室内环境质量、设备使用情况等进行回访,及时收集信息、反馈问题,保障项目的高品质运行。
自2018年运营以来,累计办展170余场,累计展览面积超485万平方米,成为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会址,接待参展商12000余家,客流总量604.5万人次,对本地经济贡献超100亿元,有效带动本地文旅、餐饮、住宿、运输等行业发展,是河北重要的会展发展新引擎。
项目设计理念先进,严格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策略进行全过程绿色创新设计,展厅双向悬索结构较传统的桁架结构节约50%用钢量,总可循环材料用量比例约为12.99%,大幅降低了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根据运行阶段数据测算,相比同气候区同类型同规模展览建筑能耗年节约电量约721万KWh,每年节约电费达431万元,合计年运行减少碳排放量约7227t;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约56%,采用中水年可节省水费约70万元。
本建筑为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项目,项目技术理念先进,包括双向悬索结构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技术、能源智能化管理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技术等,在同类功能建筑中具有较广泛的推广价值。本工程已获得国内行业多个大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优秀建筑结构一等奖;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公共建筑一等奖、建筑结构一等奖、建筑电气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2009-2019)建筑创作大奖;“2019中国会展品牌大奖-最具竞争力会展场馆”、“2018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中心”等数十项荣誉,社会效益显著。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三等奖
昆钢科技大厦
Ku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项目地点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项目类型 | 公共建筑
用地面积 | 19998.598㎡
建筑面积 | 14.86万㎡
设计时间 | 2012
竣工时间 | 2015.11
绿色建筑标识等级 | 二星
标识类型 | 设计标识、运行标识
设计标识评价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运行标识评价机构 | 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
美国LEED-NC银级认证 |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泰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 马朝阳、朱颖心、邵亚君、何云、刘加根、钱永祥、葛鑫、陈学伟、刘欣华、陈广炜、段振、张丽红、陆道渊、钱军、张晓波、鲁丽娜、解开国、盛安风、周晓静、张雪捷
摄影 |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昆钢科技大厦位于昆明市中轴线南端、西昌路33号地块,是一幢集超5A级甲级写字楼和现代化的五星级酒店为一体的超高层综合性建筑。项目地下3层,地上50层,总高220米。地下3层为酒店后勤设备用房和地下车库,裙楼1层至5层为酒店的接待、餐饮、会议及健身中心,6层至25层为办公楼层,共19层,27层以上为客房部分,顶层3层为酒店高端餐饮及会所接待区。建筑用地面积19968.31㎡,总建筑面积148629㎡,其中地下部分37406㎡,地上部分111223㎡。建筑的结构体系,主楼为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裙楼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的开工日期为2011年4月30日,竣工日期为2015年11月27日,截止目前为止已顺利运行5年。
昆钢科技大厦秉承绿色建筑“绿色”理念开发建设,以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美国LEED-NC银级认证为目标,汲取了国内各种绿色建筑建设经验,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自身功能特点,制订了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绿色建筑技术策略。
项目室外设置了大面积绿化及透水地坪,降低了雨水径流;项目创新性的在6层裙楼屋顶及51层塔楼屋顶同时设置屋顶花园,提供了高低层交流空间;立面采用裙楼设置哑光表面处理的不锈钢遮阳百叶与塔楼竖向遮阳构件结合的遮阳方式,降低太阳辐射对室内热舒适及能耗的影响;地面设置5个光导管系统,改善地下相应空间采光的同时节省了照明能耗;办公区空调采用高低温冷源+冷梁空调末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有效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同时提供了舒适卫生的办公环境;项目裙房屋顶设置380㎡太阳能光热板,提供7.56%的热水供应,降低了热水耗热量需求;为降低自来水消耗,项目自建埋地式中水处理站,收集废水处理后进行室外绿化、地下车库冲洗及水景补充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1.54%;同时室内采用1级节水器具,室外采用微喷灌灌溉。项目为超高层综合体,涵盖管理单元较多,为了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水、电、气实现分类计量和管理,项目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平台。
项目在施工阶段获得了6项施工技术专利,1项施工技术申请了云南省省级工法,并在施工阶段应用了BIM技术,实现了对施工过程质量安全和工期进度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控,避免重复返工,降低能耗。
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近3年的年平均运营能耗数据表明,项目年节能率为60.47%,达到了较高节能水平。项目总体能耗62.41 KWh/㎡.a,其中办公区域的年耗电量为39.4 KWh/㎡.a,酒店及配套商业年耗电量为58.29 KWh/㎡.a。与《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中温和地区的公共建筑能耗相比,办公能耗比引导值55KWh/㎡.a降低了28.36%,酒店能耗比引导值75 KWh/㎡.a降低了22.28%,节能效果显著。
撰稿 | 第三分院、策划分院、节能分院
组稿 | 技术质量部
编辑 | 企划部
版权 |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回到顶部

  • 相关链接
  • 下载资料

Ⓒ 2020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1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