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二期
建设地址:清华大学校内胜因院
建设单位: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用地面积:3188m²
建筑面积:1980m²
建成时间:2005.12.10
获奖情况 :
该工程已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
“2008年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7年度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项目介绍 :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二期位于清华大学胜因院内专家公寓一期南侧,是为满足高研中心海外学者在校内的短期居住而修建的酒店式公寓。该地段草木丰美,环境清幽,是学校老校园核心区的一部分。
公寓共有A、B、C、D四栋小楼,南北以钢结构连廊相连,辅以公共空间和配套用房。
二.设计指导思想
1.质朴的外表,人性的内涵
功能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校园文化及场所精神的体现是设计的核心。在校园中不追求华丽的外表,以和谐的比例和朴素的材料融合现代居住模式,使建筑掩映在绿荫丛中。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该建筑虽然为低层高级公寓,但由于其居住群体(外国高访学者)的特殊性,具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使用者特定行为模式的研究,在建筑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设计师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3.对环境的尊重
由于该建筑位于历史悠久的老校园核心区,所以如何使新建筑于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一个在设计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设计力求尊重环境,通过院落式围合布局与校园整体肌理相呼应,实现人与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设计的几个关键点
1.户型设计
为了使居住空间更加舒适,把起居室开间做到5.4米,主卧室开间3.9米,层高定为3.1米。同时充分考虑到外国学者的生活特点和习惯,厨房设计为开敞式西厨,餐厅与起居厅南北相对布置,需要时可将两厅合并成为一个超大活动空间;起居与卧室动静分区明确,书房相对安静独立,采光良好。
2.公共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为了方便学者们的会客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首层专门设计了由门厅、活动室(含吧台)、卫生间组成的公共交往空间;在二层还设计了宽敞舒适的室外平台,为西方学者们进行室外休闲活动提供了便利。
3.生活服务设施及后勤设计
由于是为短期在华工作的外国高访学者而建的公寓,所以生活服务设施和后勤的设计就必不可少。结合特定使用者的需求,建筑中设计了值班室(兼商务)、被服间、清洁间、后勤人员宿舍及储藏室。
4.建筑智能化设计
由于是外国专家公寓,因此在安保、网络、通讯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比较先进的,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智能化。
5.建筑形象设计
本着追求校园建筑朴素外表的设计原则,建筑外立面采用灰白色弹涂与灰色面砖相结合的手法,外窗及钢结构长廊则采用深灰黑色窗框和木百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朴素的白墙与灰砖,富有亲和力的木材,稳重的深色金属,这一切都体现了校园内学者公寓质朴、平和、亲切、内敛的气质。
6.院落式布局
以一条钢结构长廊巧妙联系四栋小楼,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绿色庭院,为专家们创造出具有归属感的私密和安静的居住环境。院落式空间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空间形式,同时也是能够融合于老校区校园肌理的特色空间,并且适合居住建筑的场所特性。
7.室外环境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该地段环境优美,林木丰富,设计中将原有的大树全部予以保留,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环境;室外环境设计中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的裸露和流失;道路铺装采用卵石和青石板等天然材料,考虑雨水的自然渗透,保护水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